建议提案

乘客电梯

建议提案

2025-01-20 20:00:19 |   作者: 爱游戏体育在线登录

  职业教育是推动经济社会高水平发展的助推器。德州市作为山东省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试验区、省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成效明显城市,探索具有德州特色的职业教育发展之路,不断推动职业教育提质升级。但是,全市职教整体发展水平与先进地区相比,还存在科学统筹乏力、群众认可度不高、特色品牌不响、产教融合不深等问题和短板。

  一、多方联动。一是为职业教育“撑腰”。全市上下要把全力发展职教作为建设现代化德州人才支撑的战略举措,作为稳就业、保民生、促发展的重要抓手,打造市委、市政府顶层设计,人大、政协监督协商,有关部门齐抓共管,社会力量共同参与职教格局。二是为办学质量“加持”。各职业院校要在不断的提高教学质量的同时,着力整合多元教育主体和教育资源,推动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技能教育齐头并进,不断的提高学生综合素养和对社会的贡献率,助推形成全社会重视支持职教的浓厚氛围。三是为氛围营造“助威”。各级各类媒体要加强对国家关于重视支持职业教育的顶层设计和新《职业教育法》等法律和法规的宣传,加强对职教重要性、必要性、实用性的宣传,加强对教学情况、就业状况、优秀职教师生等典型事例的宣传,使社会、企业、家长等对职教新形势的了解更加全面、认识更加深刻。

  二、多措并举,增强办学实力。一是谋深谋远。成立全市职业教育相关领导机构,对职业教育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的发展问题进行系统研究和部署。二是打造精品。统筹市级和县市区力量,切实提升教育质量。建强校企政沟通机制,重点围绕职业院校优势、产业体系、企业未来的发展、区域发展定位及目标等因素,将各方发展优势,扶持政策,专业强项,企业核心竞争力进行梳理,实现公司发展围着区域经济发展转,职业院校专业建设绕着公司发展建,形成三者目标一致,步调统一,协同推进,促进区域社会经济高水平发展的良好局面。制定优化我市承担职业院校学生实习实训任务企业减免税收等优惠政策,调动公司参与职业教育的积极性。

  三、多管齐下,提升服务能力。一是拓展服务深度。各级各部门和职业院校要聚焦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的新高度、新目标和新任务,全力支持职校和专业建设,打造技能人才培养的聚集地,形成培养技能人才的强大合力。二是提升服务精准度。全面梳理我市重点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人才需求,带领企业参与职业教育专业设置、课程改革,逐步的提升专业对接产业的匹配度和供给能力,有效满足我市一二三产业人才需求。

  首先,感谢您对教育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您提出的《关于促进职教高水平质量的发展,夯实人才支撑的提案》收悉,现就涉及教育工作的建议答复如下:

  深入推进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保障机制改革,形成服务需求、开放融合、纵向流动、双向沟通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一是强化顶层设计,要素汇聚有“速度”。将职业教育纳入市“十五五”发展重要内容,“一揽子”政策为职业教育改革提供有力制度保障。完善公办职业院校绩效工资管理办法,落实职业院校用人自主权,完善人才激励政策。出台《推进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打造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实施方案》,落实教育费附加不低于30%用于职业教育政策。二是联办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2024年2月,山东省教育厅印发《关于公布第一批高水平中职学校联合高职院校举办初中后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专业点名单的通知》,我市德州高级师范学校、陵城区职业中等专业学校、齐河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齐河县技工学校)、宁津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禹城市职业教育中心学校、德州信息工程中等专业学校、德州交通职业中等专业学校7所学校31个专业被批准举办德州市市初中后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在中高职对接“3+2”、五年一贯制基础上,禹城市职业教育中心与枣庄学院“3+4”对口贯通分段培养试点,实现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上下贯通”重大突破,打破中职学生成长“天花板”。三是引入社会资本,办学力量有“保障”。鼓励各类办学主体通过独资、合资、合作等形式举办民办职业教育,探索发展股份制、混合所有制职业院校,允许以资本、知识、技术、管理等要素参与办学并享有相应权利。探索公办和社会力量举办的职业院校相互委托管理和购买服务机制。目前,乐陵市职业中专新校、庆云县渤海经济发展中等专业学校、德城区创业孵化职教园区等项目均已投入运行。四是做好统筹专业设置,紧密对接产业需求。印发《德州市教育和体育局统筹优化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设置暂行办法》,对连续三年未招生、连续三年招生不足30人或连续两年招生不足20人的专业,予以停止招生备案。

  推行校企一体化育人模式,为企业“量身打造”专业型人才,促进人才培养供给侧和产业需求侧全方位融合。一是“集团化”办学。以行政区域或行业领域为主导,由职业院校与企业联合组建职业教育集团,充分的发挥集团主导、带动、示范、辐射作用,实现产业高质量发展和专业建设相结合,培强职业教育总实力,推动职业院校内涵提升。目前,全市职业院校和500余家企业组建了德州市职业教育集团和生物科学技术、制冷与空调、交通、机械、太阳能五大行业类职业教育集团,涵盖全市职业院校所有主流专业,推动职业教育资源整合。二是“订单式”培养。校企双方紧扣“学校、学生、企业”三者需求,以企业冠名模式开展联合招生,成立“订单班”,通过课程目标、课程模式、教学内容、教学管理、德育教育、考核评价“六融通”合作,使人才教育培训深度融入公司制作服务流程和价值创造过程,促进校企合作、优势互补。德州交通职业中专长期与上汽通用、一汽大众、一汽丰田等100多家企业签订校企合作协议,组织现代学徒制试点,通过“订单式”培养人才,拓展校企合作共同利益链。三是“厂中校”实践。通过“政府主导、学校主体、企业主动”的合作模式,建立“产教融合、工学结合、知行合一”的“厂中校”,校企共同制定专业人才教育培训方案和教学实施方案,在学校开展理论基础课程的同时,由企业为学生配备专门“师傅”,以公司制作场所为教学主阵地,实行工学交替教学模式,促进学生知识学习、技能训练、工作实践深层次地融合,实现产业链、创新链、教育链、人才链“四链贯通”。宁津县职业中专与山东博尔特电梯有限公司共同成立宁津电梯学校,齐河县职业中专与企业共建厂内实训基地26个,全市校企人才教育培训“一体化”持续加深。

  坚持职业教育办学与服务城市发展相结合,瞄准技术变革和产业优化升级方向,深入推动校地融合,促进职教扩容提质,实现校地互动互促、合作共赢。一是错位互补,搭建公共实训体系。围绕“十大产业集群”发展的策略和我市职业院校重点专业,投资1.8亿元,在主城区建设占地100多亩的职业教育发展中心,规模省内领先、档次全国一流,成为推动德州及周边地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高技能人才教育培训基地。同时遵循错位互补原则,在具备条件的职业院校建立若干分中心,实施主中心专业覆盖面之外的公共实训。截至目前,共在山东华宇工学院、德州科技职业学院、德州交通职业中专等院校认定挂牌公共实训分中心10个,形成“一主多辅”公共实训体系。二是以赛促学,擦亮职教特色招牌。举办技能评比竞赛,促进学生素质提升,增进行业交流合作,集中展示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成果,扩大德州职业教育知名度。2015年以来,德州市先后6次承办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相关赛事,我市选手共荣获全国冠军11个、一等奖30个、二等奖43个、三等奖17个。主动对接聊城、滨州、东营等沿黄城市,共同举办市域职业学校学生技能联赛,将市技能大赛的命题标准和省赛、国赛标准全面对接,提升市级赛事的办赛标准。积极对接京津冀协同发展,促进省会经济圈济南、淄博、泰安、聊城、德州、滨州、东营等7市一体化发展。三是扣紧需求,建设现代产业学院。德州市深入贯彻落实教育部办公厅、工信部办公厅《现代产业学院建设指南(试行)》(教高厅函【2020】16号)、《山东省教育厅 山东省财政厅关于推进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的指导意见》,推动学校转型发展。依托德州学院等高等院校,以区域产业高质量发展急需为牵引,面向行业特色鲜明、与产业联系紧密的专业,建设现代产业学院,培养适应和引领现代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应用型人才。

  下一步,我们结合您的建议,在现有的基础上,采取有力措施,大力推进产教融合,形成职业教育和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有效协同、精准匹配,建立职业教育服务产业高质量发展、产业高质量发展推动职业教育的良性循环,促进职教高水平质量的发展。

Copyright © 2022 爱游戏体育在线登录地址_爱游戏APP登录官网首页 版权所有   苏ICP备2021054995号-1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爱游戏体育在线登录 | 爱游戏体育在线登录地址 | 爱游戏APP登录官网首页